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最新资讯 > 媒体报道

浙江日报:小微金融活水流

(转自:12月1日,《浙江日报》)

  在全国金融业有这么一句话: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
  台州小微金融的表现近年来已被同行称为“台州模式”:企业授信户数中99%是小微企业,金融业贷款的一半投向小微,小微贷款的一半由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投放,小微贷款一半多是保证贷款;小微金融覆盖面、满足率等指标均领先全国……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台州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也领先同行。据台州银监分局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9月,台州金融业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存款增幅位列第三,贷款增幅位列第二,特别是信贷不良率仅1.02%,长期稳居全省最低之列。
  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说:“近年来,台州以服务小微为突破口,力推地方金融改革,不但激发了金融市场活力,形成了比较健康的地方金融生态,更为地方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服务小微,小银行做出大市场
  大大小小的工厂,车水马龙的市场……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99%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有10万家;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80%的就业岗位。
  活跃的民营经济,孕育并催生了以民间资本为主、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新型金融组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州就成立了多家城市信用社、金融服务社等小法人金融机构。他们在创业之初,因为无法与国有银行争夺大客户,扎根民营经济、服务小微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台州市金融办副主任杨耿彪说。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城信社清理整顿中,台州的银座、泰隆和温岭3家城信社因为服务小微定位明确、经营状况较好,经地方政府争取,最终得以保留。如今台州服务小微最出色的三家城商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正是由此脱胎而来。
  “这几家都是纯民资或民资绝对控股,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台州抓抢到了一次宝贵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先机。”台州银监分局副局长吴志民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改革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那时银座城信社已成立14年,信贷不良率始终低于1%。”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回忆,“我们是从做个体户业务起步的,一直是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定位越做越明确——和地方经济紧密契合、和大银行错位竞争。”
  以服务小微为定位的市场化改革是台州3家城商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共同选择。“本地许多小微企业往往在两三家都有贷款户头,谁服务好、利率低就向谁贷。”吴志民说。
  泰隆银行市场管理部总经理元志卫说:“最初做小微还有几分被动选择的因素,但真正进入这个市场后,我们发现,这些金字塔底层的客户金融需求朴素而旺盛,市场空间非常大,小微金融已经是泰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民泰在外地的分行也曾尝试参与过对当地大客户的联贷,但效果并不好,还是小微客户最适合民泰。” 民泰银行原行长郭伯成说。
  20多年来,3家城商行的贷款客户越做越小,如今户均贷款余额都在50万元以下。但他们从原本10万元的资本金起步,已发展成为资产上千亿元、跨区域发展的银行集团。
  打破成规,小金融也有大创新
  早上8时,路桥区南官大道上的泰隆银行营业部柜台前早已坐满客户。银行方面向记者解释:“市场经营户清早就开门做生意,一直要忙到晚饭前才能盘账。一般银行的‘朝九晚五’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将营业时间改成7点30分上班,5点30分下班。”
  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是“短、急、频、少”,企业又普遍缺乏抵质押物和健全的财务报表,对银行来说成本很高,被称为“骨头缝里的肉”。敢于打破成规,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创新,台州有效缓解了小微金融难题。
  在台州,走街串巷的银行信贷员,是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风景。
  张红就是台州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女经理,对自己服务过的数百位客户的经营状况、家庭情况等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们行就有3000多位像我一样的客户经理,每人都联系上百位客户。”张红说,“人家是坐商,我们是行商,平时主要工作就是扫街,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时间、方式这类表象。3家城商行更突破银行业无抵押不贷的成规,探索出道义担保、亲情担保、纯信用贷款等多种不需抵质押的信贷产品。小微业主只要获得家人支持、诚信经营,就可以获得贷款。这3家银行信贷余额的90%以上是信用保证贷款。
  “考察一个小微企业符不符合贷款条件,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黄军民介绍,他们以“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为方针,结合“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的“三看三不看”,使小微企业贷款“既能放、也敢放”。民泰、泰隆也都探索出了类似的查业主人品,查进出库单、海关报表、电表、水表等信贷技术方法。
  在定价上,他们的表现也更为灵活。一户一价、一笔一价、一期一价……形成近百档的利率价格。
  3家银行的金融创新给当地民营经济带来显著效益。像台州银行“小本贷”,贷款额度2000元至30万元,几乎不设客户门槛。只要有创业意愿,又有一定劳动技能,持续经营3个月时间,就可以带上身份证申请贷款。信贷员下户调查、核实后,两天即可放贷。到去年末,“小本贷”已累计发放318.22亿元,支持超过26万的小微客户,户均贷款额仅11万元,其中约60%的客户是生平第一次获得银行贷款,并创造了近80万个就业机会。
  在3家城商行的“鲶鱼效应”下,台州银行业已设有60多家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在台州的全国性、区域性银行分支机构在本系统内往往是小微金融服务的全国试点行。”吴志民说。
  目前,台州这3家城商行已走出台州,将这套小微金融模式复制到全国,在省内外开出数十家分支机构,还作为主发起人在江西、重庆等地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
  有限也有为,政府重在营造环境
  探究台州发展小微金融的成功之路,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同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同为城市商业银行,为什么台州的表现更出色?”
  “小银行并不会天然服务小企业。”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应宜逊认为,一些地方的小法人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准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行政干预过多等原因,都偏离了服务小微的创办初衷。
  “台州3家城商行能够一直坚持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与其明晰的产权结构和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架构密不可分。”吴志民说,“台州这3家城商行的股权结构都以民间资本为主,市场化程度高,真正做到了自主经营。”
  “比如台州银行,虽有5%的国有股,但政府这个股东的角色主要是帮助其完善治理架构,前些年招商银行这个战略投资者就是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成功引入的。对银行的人事安排和经营决策,政府从不进行行政干预,充分尊重银行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吴志民说。
  有限政府,同时也是有为政府。台州金改把着力点放在了打造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上。
  作为全省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台州市政府为解决小微企业征信难题、降低银行小微金融成本,建成全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于7月29日正式上线。
  “这个平台的建成有助于帮助银行改变目前靠‘人海战术’做小微的现状,为未来发展大数据金融打下良好基础。银行都说政府做了银行一直想做但难以做到的事。”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行长肖宗富介绍,这个平台以工商登记的全市40多万家企业和个体户为对象,收集了他们原先分散在人民银行、工商、药监、地税、国税、法院、公安、社保、国土、环保、房管、质监、电力等17个部门、78大类600多细项共2100多万条信用信息。
  记者看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查询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各类和信用相关的信息,从纳税、进出口、资产抵押到担保、融资的关联情况甚至企业法人代表与股东的个人治安信息都一一在目。
  “把这些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采集到一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市里下定决心,将其作为台州小微金改的重大项目来抓。为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藩篱,市领导多次开会协调推进平台建设。现在已经用技术手段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自动采集更新,同时配以考核督查机制,保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肖宗富说。
  最近,为防范、化解企业担保链、资金链风险,台州市政府又牵头成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据杨耿彪介绍,“基金规模5亿元,其中银行捐资1亿、财政拿出4亿,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进行非盈利性运作。通过杠杆运作,5亿可以放大到50亿。万一发生风险,由基金与银行按8∶2的比例分担。”
  “抓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能等出了问题后才抓,而要重在平时,重在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小微金融好比毛细血管,如果老是不通畅,积累到一定节点,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风险。”吴蔚荣认为。